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礦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職工健康幸福的基礎。為進一步改善礦區環境,不斷擦亮礦區生態底色,今年以來,黃陵礦業瑞能煤業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群策群力,實干實為,持續加快礦區環境治理的腳步,使礦井高質量發展呈現出新面貌。
鋪設新路暖人心
礦區道路因為年久失修,路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下雨過后,路面還會出現淺淺的水洼,破損的礦區路面為工作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帶去了極大不便。
為徹底解決這件縈繞在礦區職工心頭的“憂心事”,瑞能煤業積極展開調查研究,對礦區人流量密集的區域,如辦公樓、愛心廣場以及進入礦區主干道等關鍵區域的路面損壞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最終確定在原混凝土路面的基礎之上,采用高精度瀝青混凝土鋪設路面。
相比傳統混凝土,采用高精度瀝青混凝土鋪設的路面施工快捷,一次成型,鋪好的路面具有更加良好的穩定性,在面對酷暑極寒天氣下也具有更加優秀的抗裂性,面對礦區車流較多的情況下,與曾經的路面相比,瀝青路面抵抗破壞的能力也更強。
在愛心廣場散步的綜采隊老職工尚生利感慨道:“從前沒有硬化的道路,泥濘不堪,后來變成了水泥道路,如今是平整干凈的瀝青路面,我感到更舒適了。”
夯實雨季安全堤
瑞能煤業機關樓東面的護坡在連年風雨吹打、陽光曝曬的侵襲下,變得不再牢固,每逢雨季,雨水沖刷過的松軟山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徹底防范滑塌事故,瑞能煤業未雨綢繆,在雨季來臨之前,對護坡進行了治理。
經過多輪技術論證,該公司最終確定了“雙管齊下”的治理方案。他們首先安排人員對已經松動的山石進行清理,從源頭上掐滅“隱患火苗”。同時,對山坡下方地帶的護坡和泄洪渠進行重新修理,對原有泄水渠道進行擴容加工,重新鋪設水泥蓋板,清除邊坡松散土石、污泥、雜質,并打底夯兩遍,最終澆筑成型。
為了使護坡固定更加牢靠,該公司在護坡表面成型后,利用鋼骨架對已經成型的護坡進行二次加固,并以“紅色文化進瑞能”活動為契機,打造出一座礦區最新、最醒目、最亮眼的“紅色文化打卡點”。
“第一眼看到時就感覺非常的震撼,極具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曾經令人頭疼的安全隱患消失了,多了一座新的礦區地標性建筑。”這是工程竣工后,前來學習的礦區職工表達最多的感受。
如今,這座筆挺佇立在礦區中心的巨型紅色建筑,不僅確保了礦區汛期的安全,還吸引了礦區黨員紛紛前來打卡學習。迎著微風,沐浴著陽光,一堂堂生動的黨課在這里上演,一場場豐富的活動在這里開展。
勾勒礦山風景線
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礦井高質量發展這張“試卷”的“必答題”。
瑞能煤業始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擺在中心位置,堅定地攥緊生態的畫筆,勾勒礦井綠色發展的秀美畫卷。、
今年以來,該公司持續保持“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綠色礦井建設勢頭,對曾經污染嚴重的矸石山進行“追蹤式治理”,發動礦區黨員、青年先鋒隊及廣大干部職工共同的力量,為矸石山種植灌木、喬木以及各類花卉共計600余株。
針對矸石山西北面曾經堆積廢舊材料的盆地進行全方位治理,對曾經因山體滑坡沖毀的路面復修,并利用左側空地,打造“天空之眼”礦山微公園,而在道路的兩旁,一棵棵枝干粗壯的梧桐樹拔地而起,亦如一排排身披綠色甲衣的勇士,守護著這方生態美景。沿著礦區主干道一路而上,2.3公里的距離,新加入這片土地的薔薇花、格桑花鮮艷噴薄在道路兩側,曾經泥濘臟亂的洗煤廠變作了如今的職工群眾緩解疲勞、放松心情的休憩愛心廣場,而新打造的“詩壇林”更為這座小公園添了幾分雅致的味道。
漫步礦區之中,目之所及皆是風景,心之所感皆是美好。瑞能煤業堅持將環境治理與安全生產工作并肩齊進,將時代“答卷”繪成“畫卷”,讓生態文明成為礦井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鏈接:https://paper.yanews.cn/yarb/20230816/html/content_20230816003005.htm
版權所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黃陵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陜西省黃陵縣店頭鎮 郵編:727307 技術支持:黃陵礦業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陜公網安備 61063202000102號 陜ICP備案05006082號-1